您当前的位置: 教务首页 > 规章制度 > 校级文件 > 正文

太阳集团tcy8722美育工作实施细则

 

校教〔2019〕11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切实加强太阳集团网址8722美育工作实效,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明德引领风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学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

坚持面向全体。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多品”的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整合美育资源,全面提高普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三、总体目标

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明显加强,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

四、成立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加强太阳集团网址8722美育工作实效,特成立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姜俊兵

副主任委员:邓庆阳

     员:张素梅  马秀叶   张光明  

五、具体任务

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作为工科院校,重点任务是普及艺术教育,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1.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发挥公共艺术教研室的组织管理作用,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材建设,继续推进学分制管理,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积极开展跨校选修、网络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和学分互认。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责任单位:教务处、公共艺术教研室)

2.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跨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美育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微课展示,培育建设一批较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责任单位:教务处、公共艺术教研室)

3.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责任单位:团委、公共艺术教研室)

4.加强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力度,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责任单位:团委)

六、主要举措

(一)配强美育教师队伍

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要把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普及艺术教育教师,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优化专业艺术教育教师结构,搭建院系、校际合作交流平台。要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力度,鼓励高校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为美育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提供支撑。

(二)深化美育教学改革

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发挥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提升美育教学研究水平,重点研究美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教学规律和模式、考核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等,深入研究中华美育精神。推动美育协同创新,促使高校美育联盟发挥实质性作用,探索建设一批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学校与文化宣传部门、文艺团体等协同育人机制。

(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持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传承的力量”“五月的鲜花”等品牌活动,组织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舞蹈、影视、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的展示与推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要把美育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美育教师和学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施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依托“结对子,种文化”“校园文艺轻骑兵”等项目,积极开展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七、组织保障

(一)明确高校主体责任

要明确高校党委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美育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要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定期研究美育工作和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相关部门和各系负责人要切实担起责任,形成学校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要制定美育发展规划,落实保障配套条件,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保障美育工作的经费需求。

(二)落实美育经费保障

要加大对美育工作的投入,根据自身建设计划,加大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衔接、配套和执行力度。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完善政府、社会、高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研制美育场地器材建设规划,加强音乐舞蹈活动排练场所和美术作品展示等艺术场馆建设,建立高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三)完善评价监测体系

完善美育评价体系,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办学评价的重要因素,更加注重过程及效果评价,发挥专家组织和社会机构在美育评价中的作用。实施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校美育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