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下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组织召开“学规范、强师德、树新风”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研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为规范和准则》(下称《行为规范和准则》)。会上,党支部书记卢林主持并领学了《行为规范和准则》,每个党员围绕主题谈体会、谈感受、谈认识。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大家深刻了解了《行为规范和准则》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了文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增强了铸魂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思政部党总支书记史美青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

王文莉同志认为,《行为规范和准则》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是明确思政课教师教学定位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行为规范和准则》各项要求,应做到思考要“勤”、教学要“活”、情感要“真”,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郑书龙同志认为,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行为规范和准则》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作为高校辅导员和形势政策课教师,要吃透其中的精神实质,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薛婷同志认为,《行为规范和准则》中提出的十二条措施,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时刻做到坚定政治立场、铸牢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培养高尚师德师魂。
葛玮同志认为,《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位思政课教师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各项要求,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乐教善教、潜心育人。要把《行为规范和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程,创新形式、深入浅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
李奇玲同志认为,《行为规范和准则》为思政课教师规范自身职业行为、践行教育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卢林同志认为,《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判断思政课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是培育高尚师德师风的有力举措。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落实文件要求,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还要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用“新”“质”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史美青同志认为,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本规范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行为规范和更为严格的职业准则,也是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广大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头雁,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循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十二条行为规范和准则,将《准则》刻印于心、贯彻于行。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铸牢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旗帜鲜明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结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成为深受学生敬重的“大先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严谨治学,乐教善教、潜心育人,以文化人,涵养师德师风,争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更好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