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选】学宪法 讲宪法

时间:2020-12-01 17:46:23  作者:

她承载着最大民意,她根植于法律源头,她有形又无形,她和我们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因为她至高无上,让人们敬而远之,以至于忽略了她几经风雨的修正,始终只为“人民”二字。她就是宪法,尊贵而平实的宪法,属于我们的宪法。

说到宪法的制订,我们可以放眼认识一下其他国家。如美国的宪法,它制订之初经由大小诸州116天的激烈讨论产生,但是其制宪会议的55位代表,有9人是种植园主,有15人是奴隶主,有14人曾任法官,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律师,有29名代表受过高等教育,是一场小部分新旧阶级领导者为主的势力较量的结果。最终,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旧贵新宠的意愿在宪法之中得到充分表达。然而,“资产”之列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依然是没有“资产”的。而我们的宪法,其“人民”的范畴却覆盖了绝大多数有和没有“资产”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宪法更有代表性,更值得尊敬。

我们宪法的至高无上,不仅在于出身,还在于这副久经打造的盾牌上呈现出的时代智慧。她记载了四次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她记载着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犹如烙印其上的民族图腾。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前进,宪法也在曲折中不断完善。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宪法更值得信任,也更有未来。

宪法释放的是自由的力量,铸就的是权力的牢笼,看不到却又无处不在。

宪法赋予了我们最基本的义务与权利。我们国家的主人就是人民,包括每一名普通合法公民在内的“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权力,人民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有知识分子、农民、企业家、文体明星等等,她承载的是最广大的民意,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对宪法做出修改,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宪法做出解释。

宪法赋予我们权利,正如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我们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点滴,都与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网上曝光某人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视频,有网友就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导致公民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自然信息公之于众,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宪法第三十八条保护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尽管我国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出隐私权这个定义,但是未经任何合法授权,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已然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这把本来指向“不给老年人让座”不良现象的利剑,在不经意间,其本身演变成了一起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能在心中常树一面行为边界之盾,也许很多违法的行为在酝酿之初便被自行遏止了,因为她是令人生畏、默然止恶的。

不仅之于私权,之于公权亦如此。虽然未能如其他的法律法规那般被频繁地运用于司法审判实践中,但是没有一条法律条文,一个审判案例或一项政府举措可以违背宪法的基本条款。她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是从法律还是政治的角度,都是以人民的权力始终制约着国家机器的运转。正如,在各个办事处的门口都有着“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它时刻告知着办事群众这里“服务行政”的理念,也时刻警示着工作人员这里“以人为本”的归宿。

有人说“法”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而宪法又是所有法中的根本,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要维护宪法尊严,要知法守法,唯有让守法成为一种习惯,社会才能更和谐,人生才能更平安!



(管理系 19级专升本财务管理2班 张靖)